潜浮标系统特点
浮标和潜标在组成、系泊方式、适用水深和应用模式上各有不同,浮标通过漂流或锚系的方式工作,具有实时通信能力强、供电充足的优势,但锚系浮标存在布收复杂、易暴露的劣势;潜标通过锚系或坐底的方式工作,具有长期隐蔽、布设方便、不易遭到破坏的优势,但存在实时通信能力弱、供电有限、搭载仪器少的劣势。
浮标主要分为漂流浮标和锚系浮标两大类。漂流浮标根据工作深度的不同分为表层漂流浮标和次表层漂流浮标;锚系浮标根据系泊方式的不同分为单锚系泊浮标和三锚系泊浮标。表层漂流浮标一般由水帆、浮球和连接缆绳组成,布放于海面及海面下固定深度。
次表层漂流浮标的浮体位于水下1000~2000m的某一深度,测量相应深度的海流参数,其应用最广的代表为Argo浮标。锚系浮标组成较漂流浮标复杂。
潜标一般由水下装置和水上控制装置共同组成。根据工作深度不同,分为浅海潜标和深海潜标,浅海潜标适用于水下200m水深范围内,深海潜标可覆盖全海深。根据锚泊方式不同,潜标又分为坐底潜标和锚系潜标。
坐底潜标系统由水下装置(主要包括浮体、载荷设备、释放器、换能器、北斗信标、抛载架等)和水上控制装置(主要包括便携控制设备、换能器、北斗信标等)组成。锚系潜标系统(图2b)的组成与坐底潜标的组成类似,结构形式有所不同。
锚系潜标由水下装置(主要包括主浮体、换能器、电池舱、释放器、沉块、北斗浮球等)和水上控制装置(主要包括便携控制设备、换能器、北斗信标等)组成。
潜浮标系统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
潜浮标系统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海洋测量领域,近年来逐渐由全功能向专用型和体系化建设发展。
1)水文气象浮标
水文气象浮标是世界上应用最早、使用最多的一类浮标。水文气象浮标能够全天候、不间断、自动采集和上传数据。
2)水质浮标
水质浮标能连续、实时检测海洋环境要素的变化,对研究近岸海域水质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。水质浮标通常由浮标体、水体水质监测传感器、数据采集系统、浮标运行控制系统、供电系统以及远程数据接收终端组成。水质浮标具有自适应强、适用范围广、监测时间长和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,在广阔的海域上,水质浮标配合相应手机和处理单元,可以做到实时监测目标水域。
3)导航浮标
导航浮标是一种漂浮在海上的浮标终端,采用太阳能板对其进行供电,可采集多种海洋物理数据,如温度、盐度、pH、声纳等。浮标终端和船载终端均安装卫星通信卡,通过通信卫星完成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。
4)波浪浮标
波浪浮标是一种监测近海波高、波向和表层水温的小型遥测系统,主要由浮体、锚系和岸站3部分组成。
潜浮标作为关键的海上监测设备,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,对于海洋环境信息的搜集极为重要,潜浮标技术的研究发展和普遍应用,将提高中国海洋环境预报的水平,增强海洋战场环境的透明度,对海洋生态环境及国防安全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生物发光现象在海洋浮标监测中有哪些应用前景2023-12-11
浮标夜间如何增强警示效果?2024-09-10
海洋监测如何帮助我们应对生态灾害2024-01-10